时间:2022/9/24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 https://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

刚刚走近清水河县老牛湾镇单台子村,就听到咕咕咕——鸽子欢快的叫声,声声入耳;走进村民白先如家的院子里,老白正在忙着收拾鸽笼给鸽子喂食,鸽子争先抢食,场面热闹。

“这批鸽子孵出来长得可快了,一天一个样,再过十几天就能卖了。”看着自己精心喂养的鸽子,白先如幸福满满。

曾是村里贫困户的白先如说,他的幸福感源于由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对口精准扶贫清水河县“栖谷肉鸽养殖”项目的精准扶贫之举。

网络配图

据了解,清水河县“栖谷肉鸽养殖”项目是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对口精准扶贫项目,项目总投资35万元,拟对清水河县当地80户贫困户进行肉鸽养殖扶持。项目由内蒙古博煜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博煜公司)对每户养殖户无偿提供标准化笼舍1套(价值元)、基础栖谷种鸽10对(价值元)及其它养殖用具,由农户进行养殖。农户所产乳鸽在生长期达到25-28日龄且净重大于克的标准体重后,博煜公司按每只18元的价格订单回收。每回收一只乳鸽,公司给村委会补贴1元,用于项目管理和壮大村集体经济。

脱贫致富有了希望

“老白那鸽子喂了不到两个月就孵出6窝来,已经卖了十几只。”

“你看,村里养鸽子的人家去年的收入都不错,这个项目真不赖!”

“今年,我也想申请个名额,养鸽子。”

……

在村里的小广场上,“养鸽子”成了村民们每天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。

“只要达到标准,公司就负责回购。我家这10对种鸽两个月就孵出6窝,现在还在陆续孵,不仅好养,来钱也快。公司派技术员在我们村里指导饲养,有什么问题,一个电话就过来了。”作为单台子村第一批养肉鸽的人,也是最先见到肉鸽养殖效益的白先如一提起鸽子,就打开了话匣子。

“这些鸽子让我们脱贫致富有了希望,也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。”受益于“栖谷肉鸽养殖”项目的不只白先如一人,这一项目也成为诸多贫困户的希望所在。

“现在家里就我们老两口,养肉鸽挺合适,劳动强度也不大,不仅能帮我们脱贫,还让我们有了致富的希望。”单台子村村民王计对此深有感触。

“栖谷肉鸽养殖”项目的实施不仅创新了多方利益联结机制,而且也对产业扶贫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。博煜公司负责人苏志军告诉记者:“‘栖谷肉鸽养殖’项目采取‘基地自繁’和‘农户托养’两种方式相结合。‘农户托养’,由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提供资金,博煜公司统一提供种鸽,并派技术人员驻村进行指导,后期公司负责回收鸽蛋和孵出的乳鸽。从年5月初开始,公司陆续在单台子村发放了对基础种鸽,6月中旬,就开始陆续回收乳鸽,村民的养殖积极性也很高。”

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为了帮助养殖户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博煜公司还专门派驻了多名技术员负责教授养殖和管理肉鸽的知识。从鸽舍搭建、饲料、防疫、照蛋、并窝、孵化等方面,手把手地教给养殖户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随着乳鸽的陆续出栏,村民们的养鸽技术和水平也有所提高,单台子村的肉鸽养殖也逐渐走上正轨。

村集体经济从中受益

清水河县老牛湾镇单台子村是首批“肉鸽扶贫”计划的帮扶村,据村党支部书记苏埃才介绍,单台子村有99户常住户,其中三分之一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,“由于自然条件较差,单台子村不适合发展牛、羊这些大牲畜养殖,草料和饮水都是问题,又费工又费力,相比较而言,‘肉鸽养殖’这个项目正好适合单台子村的实际情况。”

据了解,年5月份,在市、县两级科技局的引导和支持下,博煜公司与单台子村建立了合作关系,由村委会负责筛选、确定养殖名额,并监督整个养殖过程。

苏埃才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:目前,每个农户饲养10对基础种鸽,每对种鸽每月孵化乳鸽2只,按一年8个月的繁殖期计算,10对种鸽每年共可繁育乳鸽只,按每只18元的回收价计算,一年可收入元,除去成本,年增收元左右。这个扶贫项目共涉及80户养殖户,这样的话,该项目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3.04万元,年增收16万元左右。村委会作为项目监督方,博煜公司每回购一只乳鸽,就会向村委会补贴1元钱,这样一户一年是元,80户一年就能给村委会补贴1.28万元,可以用于项目管理和壮大村集体经济。

“这个科技扶贫项目为我们带来了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,现在企业、农户和村委会绑在了一起,老百姓增收,企业增效,村集体经济壮大,‘肉鸽’扶贫项目切切实实地让我们三方受益。”苏埃才说。

近年来,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突破口,根据各扶贫地区的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,将区域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,并根据扶贫对象自身特点和情况,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新路子。

“博煜公司将继续扩大‘农户托养’的肉鸽养殖规模,让更多的贫困村民从中受益。”苏志军告诉记者,在此基础上,企业将开展肉鸽深加工产品方面的研究,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,吸收和带动村里的劳动力。此外,公司还将结合老牛湾镇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,搞特色旅游。同时还将参照“肉鸽托养扶贫模式”承包给贫困户,开展新一轮的林果种植扶贫。

产业扶贫拔穷根

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,创新‘资源整合、资金捆绑’的精准扶贫思路,在对清水河县的对口帮扶过程中,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,创新了企业、农民、村集体三者的利益联结机制,将传统的民俗与现代的休闲农业、特色养殖相结合,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形成了政府扶持、龙头企业带动、广大农民参与、村集体监督的良好发展态势。”市科技局局长张振民告诉记者,在龙头企业带动下,清水河县老牛湾镇既有肉鸽养殖这样“短、平、快”的产业,又有海红果、乡村游等“长、远、稳”的产业,做到了长短结合,快稳相宜,既解决了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,又形成了扶贫持续“造血”机制,为贫困户“脱贫不返贫”“先脱贫后致富”提供了政策和经济的双重保障。

“送钱送物不如送技术,发动贫困群众养鸽子、学技能,重在使贫困户转思想、断‘穷根’,提振脱贫致富的信心。”苏志军表示,“肉鸽养殖”项目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产业扶贫,实现由“输血式”扶贫转变为“造血式”扶贫,让村民真正走上脱贫致富路。

近年来,呼和浩特市积极搭建产业扶贫新平台,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中,逐步形成了“龙头企业+基地+贫困户”的扶贫模式。支持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,通过与贫困户联合开发原料基地和农产品初加工,实现农产品转化升值,带动农户脱贫;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依托贫困村的自身优势,兴办农家乐、生态旅游等,将贫困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;鼓励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购销基地,通过保护价收购、利润返还等形式,为农户打通市场销售渠道,实现企业和贫困户的互惠互利、共同发展;鼓励龙头企业为贫困户家庭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,通过帮助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安置,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,实现“转移一人、脱贫一户、致富一方”的目标。

来源:呼和浩特新闻网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1838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