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仁市鲁础营乡清水河村依托耕地和森林优势,大力发展蔬菜、烤烟和林下生态产业,高标准建成省级示范坝区三棵树坝区,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“优质菜+食用菌+优质稻”产业带日渐成型。秋收时节,是清水河村最美的时候。宽阔平整的坝区,条块相连的田地。一头是金光灿灿的稻田,一头是绿意盎然的菜地。院坝里,手摇鼓风机一边吹着壳,一边吐着谷;基地旁的公路上,摩托车载着务工的群众“突突”奔来,绿油油的时令蔬菜翘首盼望着走向广阔市场。水稻、烤烟,点缀着清水河村的富裕之“金”;林下经济、蔬菜,点缀着清水河村的生态之“绿”。新老产业交相辉映,铺设着清水河村民富裕小康的美好道路。秋日的清水河村稻田金黄一片唐波摄兴仁市鲁础营乡清水河村,距县城24公里。全村户人,其中户人贫困群众已全部脱贫。今年以来,清水河村依托亩耕地、亩森林优势,大力发展蔬菜、烤烟和林下生态产业,高标准建成省级示范坝区三棵树坝区,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“优质菜+食用菌+优质稻”产业带日渐成型。“把产业抓稳抓实了,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,乡村振兴的路就好走了。”村党支部书记敬兴仁说。小雪前后,正值清水河村三棵树坝区秋冬种植最佳时节。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,群众有序地进行松土、起垄、施肥、覆膜,整饬一新的亩土地上正在种植松花菜。不远处的大棚里,培育的菜苗生机盎然。敬兴仁介绍,通过充分利用坝区土地资源实施接茬轮作,清水河村已初步实现了“一地多种、一地多季、一年多收”的目标。“除了机械化耕作,坝区还安装完成了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,修建了育苗大棚和冷库,为培育种苗、储藏保鲜提供了保障。”村委会主任李明成介绍,目前坝区采用大型机械耕作、水肥一体化管理,现代农业基础正逐步夯实。清水河村蔬菜种植基地唐波摄今年,清水河村还在坝区余亩土地上实施接茬轮作,前三季度种植西红柿、辣椒、小瓜等蔬菜,第四季度发展松花菜种植,最大程度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。“今年的效益不会比去年差,平均每亩产值可以达到00元。”李明成介绍,基地每月用工量可达至人,产业持续向好,群众稳定增收。整齐美观的布依族特色小楼房,漂亮的小广场,河流穿行在稻田之间,飞鸟盘旋在森林之上。冬日的暖阳下,清水河村显得静谧而美好。60多岁的陈吉华老人坐在院坝里晒太阳,目光所及,家家都是两层以上的小楼房。老人不由得感叹:“以前吃不饱,现在哪家都有余粮,日子越过越好喽!”他掰着指头数,黄治文家、黄治高家、周大明家……“楼上随便找得到两三年的陈谷子”。结合地理区位、自然生态、产业和民族文化、红色文化优势,清水河村在整治村容村貌上积极做文章。村党支部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,带领全村群众义务出工,完成通组路建设14.2公里,串户路建设15公里,庭院硬化平方米,安装安全饮水管道米,安装太阳能路灯盏,建设文化广场2个,实施二海片区民居亮化改造65户。全村通组路、串户路实现全覆盖,户户有安全住房、通了安全饮水,群众居住环境得到大幅改善。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把党支部建到坝区、建到产业链上,成立了坝区联合党支部,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共同发展产业形式,开展以党员干部创事业、致富能手创企业、党支部合作社创产业为主要内容的“三业三创”活动,并结合人才振兴战略创新青年大学毕业生乡聘村用形式,选聘了一批优秀人才投身村级干部队伍,助力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。“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各个要素,我们召开群众会议集思广益,科学规划,分步实施,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。”敬兴仁介绍,村里继续培优做强蔬菜、水稻、食用菌、中药材等主导产业,持续推行“村社合一”和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组织形式,提升品牌效应,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,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助农增收;接续推进人才乡聘村用,不断培训职业农民,乡村两级形成有效联动,夯实人才基础;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不断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,激发乡村振兴精神能量;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治污与管护双管齐下,造林与护林齐头并进,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,打造中草药种植、体验、集散观光综合体;充分借鉴“三变”改革,把致富能人、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,创新“党支部+公司+村级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合作形式,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,促进产业提质增效。清水河村村民采收水稻唐波摄“来过清水河的人都说这里是个休闲、康养、访古的好地方,我们有信心把清水河村建设成为桃源仙境、鱼米之乡、旅游胜地。”敬兴仁介绍,下一步,清水河村将紧紧围绕省委“一二三四”总体思路,黔西南州委“两大一高”主基调、五个主战略、十条主路径,以及兴仁市委“一条主线、三大战略、四化建设、多维度支撑”总体要求,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契机,积极争取财政乡村振兴资金、东西部协作资金等项目支持,努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有创新、做示范、出成绩。村情名片清水河村距离市区约24公里,辖区共户人。特色产业为无公害蔬菜种植,现有规模化蔬菜种植多亩。特色文化为轿子山海子游击队遗址、两家寨红色文化联络地。现在为黔西南州州级特色田园村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。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俎宇段源兴唐波黄飞鸿编辑彭芝莉宋洁编审陈俎宇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7579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