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/11/1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 https://m-mip.39.net/baidianfeng/mipso_6169852.html

仲夏时节的清水河县宏河镇爱心家园,整齐划一的搬迁新房,宽敞笔直的村舍道路,竞相绽放的各色鲜花,勾勒出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丽乡村图景。

爱心家园中的易地搬迁安置房

一大早,63岁的张大娘已经拿着铲子去地里干活了。祖祖辈辈住在清水河县段兰窑村土窑中的张大娘一家,年搬入宏河镇爱心家园,新家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一应俱全。当被问及乔迁新居后的感受时,张大娘说:“现在吃水、出行都方便了,院子里种的菜足够自己吃,每天闲暇时还能在广场上跳跳舞、唱唱歌,日子过得挺惬意。”如今,享受了基本医疗保险、大病保险、健康扶贫救助基金等“待遇”,靠着种地、去林果基地打工,张大娘和老伴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
“宏河镇立足偏远地区贫困人口较多、农村老龄化、空巢化日渐严重的实际,为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、贫困农民危房改造难、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搬迁难等问题,经广泛调查研究,整合资金、资源,集中建设宏河镇绿色扶贫产业园。爱心家园便是园区内的集中安置住房。目前,园区安置60周岁以上移民户人,其中贫困户户人,搬迁涉及全镇40个自然村,覆盖率达55%,其中整村搬迁4个村。”宏河镇政府办公室主任朝鲁介绍道。

易地搬迁的贫困户正在温室蔬菜大棚里劳作

据介绍,为有效解决移民后续生产生活问题,确保移民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过得好”,宏河镇针对爱心家园移民实施了多项增收措施:在每户屋顶安装光伏板发展光伏扶贫,户均年增收元;建设亩林果基地,栽植寒富、西梅5株,同时利用林下空地和院落发展庭院经济,可满足应季蔬菜供应,节省了贫困户生活支出;建成22座温室蔬菜大棚,吸纳17位移民常年务工,其中包含贫困户6人,年工资收入2万元以上;对户贫困户进行保洁员、护林宣传员、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;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奶牛、肉驴、奶山羊托养的方式,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,户均年增收1元;积极引导移民对移出区土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及土地流转;对符合要求的困难移民实施兜底保障、纳入低保……

爱心家园中每栋房屋屋顶都安装光伏板,发展光伏扶贫

如果说“搬得出、稳得住”是“输血”工程,那么“能致富”就是“造血”工程。易地移民搬迁,不是搬完就了事。清水河县在易地移民搬迁工作中创新方式促增收,联合龙头企业,引导农户发展种养特色产业,不断拓宽群众致富路。

早上六点多,清水河县五良太乡白旗窑村村民冯召鱼稍作收拾,便离家前往村里葡萄种植基地打工了。“我们是按天算工资,每月工资收入元左右。”冯召鱼说,有了葡萄园,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们获得了稳定的工作收入。

蒙瑞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位于五良太乡白旗窑村,基地总占地面积亩,其中流转白旗窑村集体土地76亩、周边农户土地44亩,建设标准化温室大棚40座,每座种植平方米。基地总投资万元,于年底建成,年开始全面种植,共种植有阳光玫瑰、夏黑、早巨峰等5个品种葡萄,聘请具有多年种植经验专业技术员1名,年开始实现盈利。

宏河镇和五良太乡白旗窑村的新变化,是清水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清水河县为了防止易地搬迁的村民返贫,通过企业务工、种植经济林、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做实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扶持,针对8个乡镇集中安置的户移民,因地制宜配套基本口粮田、肉羊及生猪养殖、林果业等产业项目;针对清水河县城集中安置的户移民,全部予以产业托养扶持,并积极开展家政、保洁等实用技能培训,累计培训并介绍就业人次,与生态专业合作社签订用工合同,生态建设工程优先雇用移民户,确保移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

决战冲锋号已经吹响,实现小康梦指日可期。如今的清水河县,正以乘风破浪之势,愚公移山之志,带领全县人民朝着幸福美好新生活挺进。

来源:学习强国内蒙古频道

编辑:董欣

审核:刘志强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2326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